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九州新手游 > 新闻动态 > “老了以后, 再闲也别帮女儿带孩子”三位姥姥的亲身经历, 很心酸

“老了以后, 再闲也别帮女儿带孩子”三位姥姥的亲身经历, 很心酸

发布日期:2025-08-06 20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84

最近,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热议的问题:“孩子是让奶奶带好,还是让姥姥带好?”

评论区一片倾向姥姥的声音:“丈母娘和女儿感情好,沟通顺畅。”

“姥姥更温柔,更心疼外孙。”甚至有不少女婿表示:“还是丈母娘带孩子好,家里没婆媳矛盾,轻松太多了。”

确实,从亲密度和沟通顺畅度来看,姥姥带娃似乎是最优选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

我采访了三位“在一线”的姥姥,她们的亲身经历,让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——姥姥带娃,真的是理所当然的吗?

01

姥姥带娃是福气还是心酸?这三位妈妈说出了真相

“别帮女儿带娃,真的费力不讨好”

张阿姨原本在老家过得安逸,日子虽不富裕,但悠闲自在。女儿生了孩子之后,她义无反顾地来到城里帮忙带娃。

每天六点起床,给全家准备早饭,然后洗衣拖地、买菜做饭,再抱着孩子哄睡、喂奶、洗澡,几乎是一刻不停。

起初女儿和女婿还常说“妈,辛苦你了”,但时间一久,张阿姨发现,他们越来越“习惯”她的存在。

下班回家两口子不是玩手机就是躺着追剧,饭后也不帮忙收拾。

一次,她因为照顾宝宝,晚做了饭,女儿竟当场黑着脸说她“慢吞吞”。

那一刻,她委屈极了,“我累成这样,还被数落,真当我是免费的保姆了。”

带孩子的苦,不只是身体的劳累,更多是被忽视的心酸。即便是母女,也不能忽略老人的感受。

她们不是保姆,她们是妈妈,更是有情绪、有尊严的人。

“离家太远了,老头子在家我总放心不下”

刘阿姨是从沈阳来的,女儿生了二宝后,急需人手照顾,作为母亲,她放下老伴,提着行李便来了。

刚到上海那阵子,她对这里的气候、水土、饮食都不适应,但最不适应的,是孤独。

“老头一个人在家,年纪大了,我老担心他做饭会忘记关火。”

每晚,她都忍不住打电话回去嘱咐一遍又一遍。可电话那头,总是安静又短暂。

生活节奏也快得让她喘不过气。帮大宝做饭、照顾二宝、打扫卫生,全靠她一人完成。走在小区买菜路上,她都说自己像“城市上班族”。

更别说作息问题。女儿女婿是“夜猫子”,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,刘阿姨睡眠浅,听见一点动静都难以入眠。

“我不是不愿意帮,我只是太想家,想那个和我一块过了一辈子的老头。”

每个来带娃的姥姥,都是放弃了自己熟悉的生活,跨越千山万水,只为女儿。但也正因为她们背后还有一个家庭,才更需要被体谅。

“育儿理念不同,怎么做都不对”

崔阿姨有三个孩子,最小的女儿是她最疼爱的宝贝。女儿产假刚结束便返岗,她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前往女儿家帮忙。

有一次,孩子突然发烧,她试图打电话联系女儿,但女儿正好在开会手机关机。

她不知如何是好,只能按照老方法,用冰块敷额头缓解发烧。

结果晚上女儿回来,一看到孩子还是高烧不退,便责怪她:“怎么不立刻带孩子去医院?”

崔阿姨一肚子委屈,“以前我带你们也是这样退烧的,怎么就全错了?”

孩子确诊流感,女儿焦急又心疼,但语言间的责备让崔阿姨愈发觉得自己“老了不中用了”。

时代不同,带娃的方式也在变。育儿理念的差异,是横在两代人之间的沟壑。

但谁又能说她没有尽心尽力呢?

02

姥姥带娃,不是理所应当

有句话说得好:“姥姥带娃是情分,不带是本分。”

很多人觉得姥姥天然就是“带娃主力军”,不仅能理解女儿的难处,还好相处没矛盾。但在这种“天然”的背后,是一个个被忽略的真实处境:

她们年纪大了,体力有限。她们背后也有一个牵挂的家。她们也会被误解和责备,心里委屈得无处倾诉。

别忘了,她们已经完成了一轮养育任务,如今再次投入“战斗”,不是义务,而是爱。

做儿女的,别把爱当成理所当然

如果你身边正有一位正在帮你带孩子的母亲,请你:

1. 多一点感恩。**哪怕只是说声“谢谢你,妈”,她听了也会心里甜蜜。

2. 多给她一点私人空间。**让她也有时间做点喜欢的事,不要24小时“围着孩子转”。

3. 尊重她的努力,也包容她的不足。**她也在努力跟上新的育儿理念,但不能指望她像专业保姆那样全能。

果妈寄语

妈妈这一生,先是为家庭操劳,又为儿女付出,到了本该享清福的年纪,却又背起了孩子的奶瓶和尿布。

她们不是因为“天生应该”才带娃,而是因为爱你。

她们的方式,可能不够科学,不够完美,但那份不计回报的爱,是最值得被尊重的。

所以,如果你家里正有位姥姥帮你带孩子,请在下班回家的时候,说一句:“妈,今天也辛苦你了。”

这一句简单的话,能抚平她一天的疲惫,温暖她整颗心。

©图源网络|侵删
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


下一篇:没有了